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游戏有什么用?
玩游戏,并不仅仅是学龄前孩子用来打发时间的事情,相反,它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对于孩子的社会发展,认知、身体发展也均有帮助。
游戏如何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去任何一个幼儿园,观察一下自由玩耍的孩子们,我们肯定都能看到下面的场景:
琪琪把橡皮泥搓成长长的一条;
东东让玩具汽车在桌面上飞驰,他的朋友叮叮在旁边一边看一边笑;
娜娜在桌旁假装看书,一边翻书一边自己和自己说话。
这样的游戏,绝不是简单的娱乐,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我控制和预先计划的能力,学习自我调节的技能,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使大脑变得更加复杂。
心理学家派拉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和同事观察处于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大鼠。
一种条件下,年轻的“目标大鼠”与其他三只年轻雌性大鼠被置于一处,并给它们机会参与和大鼠游戏。
在另一种条件下,年轻的“目标大鼠”也与三只成年雌性大鼠被置于一处,成年大鼠会抚摸年轻的大鼠,也会帮它们做清洁,年轻的大鼠还能够从成年大鼠处获得社会经验,但他们没有参与游戏的机会。
当派拉检查这些大鼠的大脑时,他发现:被剥夺游戏能力的大鼠额叶皮层发育不良。
尽管从大鼠的游戏到学步幼儿的游戏,这中间有一个大的飞跃,但这一研究结果的确显示出游戏在促进大脑和认知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游戏可能是刺激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引攀之一。
如何从玩游戏的方式,观察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孩子是自己玩自己的,丝毫不管别人,还是会观察其他的孩子玩什么呢?
如果两个2岁转左右的孩子,都坐在同一张桌子前,玩自己带来的积木,你觉得他们会一起玩吗?
孩子看到别人在玩游戏,好像很感兴趣,可是自己又不参加,只站在旁边看,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游戏的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心理学家帕顿(Parten)把游戏分了6个种类:
1、无所用心的行为。孩子不是在做游戏,而是在注视碰巧引起他注意的同伴的活动。如果没有发生令人兴奋的事情,他就自己玩起来,或者东张西望地转转。
2、单独一个人的活动。孩子只是独自一个人专心玩自己的玩具,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
3、旁观者行为。孩子观看其他孩子的游戏,有时还与正在游戏的孩子谈话、出主意、提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参加游戏。
4、平行游戏。孩子在别的正在玩游戏的孩子旁边玩,互不影响、互不干预,只是自己玩自己的。
5、联合游戏,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但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愿望玩,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
6、合作性游戏。组织起来,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游戏,游戏是有组织、有有分工的。
大家可以看到,前三种游戏,基本上都缺乏社会参与,后三种游戏的社会参与程度是依次增加的。
每个孩子,几乎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从给一个人的独自游戏,慢慢发展到社会程度较高的合作性游戏。
通常来说,2岁左右的孩子主要玩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4岁以上的孩子才会玩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但如果孩子的社交经历比较丰富,比如上过幼儿园,那么他很可能比社交经历少的孩子,更早地进行社交程度高的联合游戏或合作游戏。
当然,即便孩子已经会玩合作游戏了,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也还是会存在孩子的生活中。毕竟,有的时候,孩子就是想自己玩。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而且,当孩子作为一个新伙伴,想要加入一个群体的时候,采取“旁观者游戏”,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这非常有助于孩子找到一个好机会,主动加入到游戏中。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如果爸爸妈妈想带学龄前的宝宝去考察一家教育机构,其中一家有很多教育类的玩具,声称能教宝宝很多知识,比如英语、数学、识字……
而另一家,看上去好像啥知识都不教,但老师会带着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你更倾向于哪一家呢?
原标题: 游戏对幼儿成长起着什么作用?